
8月10日,是衡陽醫療隊來到株洲的第七天。
?過去一周,這支來自衡陽12個縣市區10余家醫療機構的200名醫護人員,累計完成了25萬人次的核酸檢測采樣。
助力株洲,不問歸期
中午12時,嵩山路街道昆侖首府檢測采樣點內,忙碌了近三小時的陳小峰終于脫下防護服。來自衡南縣疾控中心的他今年49歲,是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一批。采集中他不時坐一會,站一會,反復調整采集姿勢。陳小峰說:“除了有些腰痛、血壓偏高,每天按時服降壓藥,我沒問題的,也能和年輕人一樣,為株洲抗疫出力。”
奮戰在株洲一線的七天里,衡陽醫療隊內有這樣一個約定:“既然來了,在株洲多輪核酸檢測采樣完成之前,不問歸期。”
南華醫院的年輕護師的胡桂芳才25歲,家中寶寶剛5個月,此次加入衡陽援株醫療隊時剛剛休完產假。“這是第一次離開孩子這么長時間,舍不得,孩子夜里沒我在身邊也有吵鬧。”胡桂芳說著有些哽咽。
和胡桂芳一樣,范琳琳和南華大學附一醫院的王婷,也是哺乳期的母親,她們放下不滿一歲的孩子,主動報名跟隨隊伍奔赴抗疫前線,用實際行動詮釋年輕黨員的初心。
衡株一家,攜手抗疫
此次援株的醫療隊員來自衡陽12個縣市區10余家醫療機構。在一個以衡陽縣、衡南縣等醫療機構人員為主的檢測采樣點里,第三輪核酸檢測采樣結束后,社區人員邀請衡陽醫療隊員合影留念:“真的非常感謝你們,我們拍個視頻作紀念吧!”
“社區人員和居民對我們都很友好,一直說謝謝。”援株醫療隊副隊長肖志勇說,有的居民前一天采集完核酸,還打聽衡陽醫療隊下一個采集點,送去水果和自己做的家常菜。
“天元區的社區人員工作效率高,也很熱情,都搶著和我們做事。”來自衡南縣泉溪鎮中心衛生院的肖憶國說:“他們幫我們拆棉簽,或者幫忙給檢測臺消毒,讓我們采樣就行。”
在抗疫期間,衡陽醫療隊不斷優化核酸采集流程,獲得了株洲市民的普遍好評。醫護人員李胖每天采集前,將十根采集棉簽捆成一束,“十人混檢的技術有時候怕弄混標本,所以我們實操中也摸索了經驗,棉簽用完就是下一個標本管了。”
“在株洲疫情最嚴峻的時候,衡陽醫療隊來了,他們是‘雪中送炭’啊,真想面對面地感謝他們,謝謝他們來株洲。”家住美的城小區的志愿者祝興華說。
責編:陳文美
初審:陳文美 二審:唐劍華 終審:夏義鳳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